以刘长信等为代表的第四代传人继承和不断探索“宫廷理筋术”的精髓,结合临床实际,把柔和细腻,治内脏病见长的南派手法融入其中,使其更加完善和提高,不仅将其用于伤科病,并使其延伸到内、妇、儿等内科疾病,甚至用于“治未病”等等。宫廷理筋术手法看似轻巧柔和不觉其苦,实则力透筋骨,功及内脏。所以无论年龄长幼,体质强弱,无论骨歪筋扭,内科杂病,皆能施用。
头部logo
头部电话
电话预约:(0755)2829512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五洲一路(双龙地铁站A出口)


产品详情
宫廷理筋术
宫廷理筋术出自上驷院绰班处。上驷院为清代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绰班处蒙语为正骨之意,是隶属于上驷院的机构。在习武风气十分盛行的清代,太医院特设上驷院绰班处专治跌打损伤,骨歪筋扭。上驷院绰班处历经十几代御医经验积累,成为皇宫内唯一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疗机构,其职责是为皇帝、后妃、亲王、贝勒、阿哥、格格、内廷文武官员、执事人员等医治筋伤骨伤疾患,他们开创了一套被称作“宫廷理筋术”的按摩手法,这种手法除了满族皇室成员之外,任何汉人无权享用。如要学习此术,首先必须为满清后裔,汉人无缘;第二拜师学艺,采取口传心授的方法,因此真正掌握它全部套路和心法者屈指可数。
清政府被推翻后,作为当时仅存的绰班处御医,夏锡武和文佩亭先生在京师开诊,将绰班处的理筋学术思想和手法传于后世,造福于民,这项珍贵的技术才重见天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骨科创始人刘寿山教授,卒于1979年。自幼随舅父学习针灸,19岁拜文佩亭先生(受学于桂香王,均在“上驷院”任职,供奉于清廷)为师。注重武术健身,在继承文老整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对骨伤科颇有心得,将核心技法要旨 “轻、柔、透、巧”四字真诀充分体现和发扬,独树一帜,创制了“戳、拔、捻、捋、归、合、顺、散”治筋八法。提出“七分手法三分药”、“治筋喜柔不喜刚”“治疗筋骨,当虑气血”“辨质论治”“筋喜温而恶寒”等学术见解。运用手法时,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刚柔相济,动作连贯,诚所谓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者。刘老运用宫廷理筋术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骨科的开山鼻祖。
以刘长信等为代表的第四代传人继承和不断探索“宫廷理筋术”的精髓,结合临床实际,把柔和细腻,治内脏病见长的南派手法融入其中,使其更加完善和提高,不仅将其用于伤科病,并使其延伸到内、妇、儿等内科疾病,甚至用于“治未病”等等。宫廷理筋术手法看似轻巧柔和不觉其苦,实则力透筋骨,功及内脏。所以无论年龄长幼,体质强弱,无论骨歪筋扭,内科杂病,皆能施用。
版权所有©东进中医院 粤ICP备1915754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深圳